人工智能学院举办“服务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思考”科学前沿讲座

  • 文/图 赵锦泽
  • 创建时间: 2024-10-17
  • 719

  2024年10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有幸邀请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殿生老师,在雁栖湖校区教四楼406教室为同学们带来科学前沿讲座——《服务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思考》。讲座首先介绍我国老龄化的挑战,面向老人在生活辅助、医疗康复、精神慰藉和安全监护等方面对服务机器人的迫切需求;其次介绍床椅一体化、保姆型护理机器人、多功能浴椅、安全监护系统、康复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智能护理机器人的技术与产业发展思考及展望。

01

  首先,陈老师介绍了机器人相关的定义与分类,其中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对于工业机器人,其是一种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具有三个或以上自由度的多功能作业装置。对于服务机器人,其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在服务机器人中涉及到个人家用的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的特种机器人等。

  随后,陈老师通过从工业到特种再到服务的机器人转变过程引入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可以提高效率质量,替代危险繁重劳动和服务现代生活,如洗衣、做饭等方方面面。其中,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受到关注,其若研发成功,则每个人身边都可以有专属机器人服务,则可以服务到全球八十亿人,市场巨大。接下来,老师从战略规划、服务机器人和护理机器人这三方面来讲解服务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思考。

02

  之后,陈老师对战略规划部分,提到目前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全面融入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撑技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13年始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在制造业中,可以用机器换人;在老龄化社会,可以对老年人进行照护;在国防领域,特种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也极为广泛。同时,需求牵引着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在解决产业升级、社会老龄化、健康服务、国防安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计划。

  此外,陈老师也提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战略前沿技术,感知、策略、行动等智能机器技术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与产品。人工智能赋予了机器人思考问题的能力,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外在表现,两者缺一不可。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机器人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有协作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和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结合在一起的共融机器人等。

  之后,陈老师总结了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区别。其中包括服务机器人的环境非结构化、操作任务复杂、交互应自然友好、核心是保证人类的安全等方面。目前服务机器人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自由竞争阶段,前景较大。紧接着,陈老师介绍了不同的服务机器人,包括美国的iRobot公司、乐高机器人、大疆创新科技的无人机、九号机器人等。

03

  最后,老师讲解了老年服务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目前世界老龄化问题存在,养老服务的需求剧增。老龄化给我国养老带来巨大挑战,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对于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亟需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对于护理养老机器人的研发有着众多的挑战难题。其中包括护理任务多、技术难度大、使用要求高(易用性、低成本、安全性)等问题。

  对于老年人的服务机器人而言,其包括生活辅助类、康复训练类、精神慰藉类、安全监护类等方面。针对上述方面,陈老师给出了护理机器人系统应用相关示例,包括按摩、取药、热饭喂饭等应用。陈老师还展示了使用机械臂辅助喂饭等相关视频。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发展着广阔的前景,同学们在本次讲座中受益匪浅。

嘉宾简介:

  陈殿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机械工业服务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研究方向为智能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机电智能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等,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